浙江省围绕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扎实推进信息化和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工作。
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打造经济新动能
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继续保持稳步提升。浙江省信息化发展指数为95.89,位居上海、北京之后,已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第三,各省区第一。其中,网络就绪度指数89.78,排名全国第三,比上年提高12.16;信息通信技术应用指数98.97,排名全国第二,比上年提高8.22;应用效益指数101.95,排名全国第三,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处于全国前列。浙江省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为98.15,仅次于广东省。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质量持续提升,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2016年浙江省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602亿元,列全国第六,同比增长18.6%,高出全国增速3.7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规模前十省市中居第二位;实现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3.7%,利润增速高出全国18.8个百分点;浙江软件收入占全国的7.4%,实现利润占全国17.1%,行业盈利能力继续保持全国领先;龙头企业持续引领增长,软件收入过亿元企业135家,过10亿元企业21家,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激发了信息消费的需求和活力,成为浙江经济发展新动能。
“放管服”结合
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
严格落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一是建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多部门信息汇聚共享的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工作流程;二是搭建集企业核查材料申报、审核等功能为一体公共服务平台并制定使用手册,确保公共服务平台使用规范、权责明晰、数据安全;三是成立了核查专家组,加强对市、县、区行业主管部门业务指导力度;四是对39家企业进行了现场核查。现场核查委托第三方税务事务所进行。
2016年浙江省软件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总额居全国第一,实际缴纳的所得税同步保持了较高增长率。在软件产品增值税优惠方面,全省享受软件销售增值税即征即退同比增长20.68%。
积极优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环境。一是开展省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目前已认定示范基地9个、特色基地10个、创业基地15个,下发基地建设扶持资金1.68亿元。二是大力鼓励和推动符合条件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在国内外上市挂牌,2016年新增4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三是形成了省市县联动的产业数据统计制度。四是成功举办了“双创热土”对接会、创新发布会、品牌发布会等活动。
以创建中国“软件名城”、两化深度融合国家试范区为契机,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一是大力支持杭州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合力推进与阿里巴巴等重点企业的战略合作项目,狠抓产业集聚。2016年杭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869.42亿元,同比增长28.8%,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6.9%,成为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二是以数字工厂等八大方向为主要示范方向,在全省评选出了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74家、试点企业86家。并通过竞争性方式在全省范围内创建了5家云工程和云服务企业,3家“工业信息工程公司”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三是开展省级个性化定制示范试点企业培育工作,确定了100家个性化定制示范试点企业。同时大力推进机器换人、机器联网、数字化工厂建设,实施2000家重点企业为主的企业信息化“登高计划”。
优化发展环境
实现合作共赢
下一步,将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信息化、软件产业“十三五”规划落实为重点,推进全省信息化和软件领域中重大工程、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的实施,继续做好对全省各市、县、区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工作。组织开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基地考核评估,指导各地基地建设。
以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为主线,抓好已设立的26个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域、6个试点区域建设工作。重点突破工业互联网,工业云等领域的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创建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
以优化发展环境为重点,继续践行“放管服”,研究制定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对产业发展精准施策。围绕互联网“双创”平台建设,深化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服务及标准化,促进传统企业改造提升。大力鼓励和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上市挂牌,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做好产业交流及人才培养服务工作,支持企业与国内外顶尖科研院所合作成立科研机构与实验室,探索新的人才培养体系。
以合作共赢为目标,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一是牵头做好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新技术新产品发布、浙江分论坛和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等重大活动。二是筹办好中国产业互联网大会,力争把大会打造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产业互联网新平台。三是继续协助宁波把中国(宁波)智慧城市博览会办出特色,力争使博览会成为我国新型智慧城市领域的重要合作交流大平台。(本文为浙江省经信委员会副主任吴君青在“全国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工作座谈会”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