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外援助到对外工程承包,从项目投资到劳务输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对外经济合作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向纵深推进,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加速向全球拓展,形式更加丰富,质量和效益持续提高,不断迈出新步伐,造福着当地经济社会和百姓。
形式日益丰富
在印度尼西亚首府雅加达,最近又有一家中国企业与当地企业签下近100亿元人民币的大单,承包了印尼气电一体项目工程。总承包方是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合同为期48个月。
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喜讯连连,推动了中国对外经济合作规模快速扩大。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杂志在8月21日发布的2019年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显示,共有75家中国内地企业入围,数量蝉联各国榜首,比上年增加6家,数量再创新高。
这是新中国对外经济合作辉煌成就的重要体现。新中国刚成立时,还没有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等对外经济合作形式,那时主要是对外经济援助。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工程承包领域与劳务合作市场。70年来,对外合作不仅形式日益丰富,规模也迅速壮大。
在对外经济援助方面,截至2018年,中国共向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累计提供4000多亿元人民币的援助,共实施各类援外项目5000多个,为国际发展合作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方面,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深层次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相关合作逐步拓展。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对外经济合作业务遍及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690亿美元,规模为1982年的896倍,年均增长20.8%;当年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达到99.7万人,劳务人员实际收入376亿元。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强调,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快速发展是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体现,也是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的具体体现。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对外经济合作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和中国品牌,并且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质量不断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外经济合作迈出了新步伐。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向纵深推进,中国对外经济合作质量和效益更高。
商务部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3个国家有新增投资,合计89.7亿美元,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12.4%。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777.7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60.1%;完成营业额499.1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4.8%。
中国电建集团海外事业部副总经理、中国电建国际公司副总经理王宴涛介绍,中国电建从2004年开始加快承建海外项目,如今在“一带一路”沿线的46个国家设有驻外机构196个,在沿线48个国家执行了1662份项目合同,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成了一系列可持续民生工程。
张建平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企业承包工程和开展劳务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也为当地民生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外劳务扶贫,也带动了中国贫困人口脱贫。与此同时,通过更加理性地“走出去”,中国企业对外经济合作的质量和效益也在提高,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惠及当地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对外承包工程的行业来看,其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一般建筑和电力工程建设等领域,有效改善了东道国基础设施条件,带动当地发展,实现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