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造就了一个全球相互依存的供应链。在全球供应链分工时代,各国产业结构的关联性和依存度大大提高,中国作为全球价值链的重要环节以及全球最大的中间品贸易大国,如何提升在产业价值链中的话语权,防范供应链调整中的风险呢?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国研智库首席经济学家赵晋平接受了财经头条、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交汇点新闻的联合专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
国研智库首席经济学家赵晋平
将核心技术留在大后方防止产业空心化
赵晋平表示,全球供应链的调整,是以企业投资布局为先导的力量作用下形成的,“对全球区域生产网络布局来说,其推手就是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中国企业正在参与其中。”
但是,企业国际化的道路上,海外投资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他以越南和东南亚投资情况为例,提醒企业家们,企业的海外投资要注意防范以下三个风险:第一,不能过度集中和过快增长,这会带来更多风险;第二,需要充分利用已经在双边或者多边合作框架下形成的良好制度和政策环境;如境外产业园区;第三,投资布局和产业转移,一定不是全产业链的转移。
“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制造、研发设计等附加值率较高的核心环节,应该留在大后方,这将是企业供应链安全保障的需要。”赵晋平强调,推进对外投资布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要注意防止类似发达国家曾经出现的产业空洞化、空心化等问题。
企业到外面投资,作为企业来说,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的重要途径,企业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发展的机遇。
在他看来,企业海外投资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但是,企业发展的同时,还要使中国经济特别是就业保持一定稳定。“企业如何配置资源,政府如何鼓励企业通过产业链布局的方式分散各种风险,需要我们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以货物贸易带动服务贸易为服务贸易提升货物贸易
2020年不仅是新的一年,而且是十年周期的开始。如何确保中国经济在2020年或者2020年代能够长期稳中向好的发展呢?
赵晋平认为,推动中国经济国际化,企业要做到三个坚持:第一坚持市场化、多元化之路;第二坚持产品、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第三坚持制造和服务的融合。
对于制造和服务的融合,他表示,一方面,服务和制造的融合是全球的一个新趋势,服务也是提升制造产品附加值的主要渠道;另一方面,这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举措,“比如,过去只是单纯制造一个产品,现在要有研发,有设计,有相关的金融、物流、信息的服务配套,这就是把服务和制造融合在一起的新的生产模式。”
“未来中国经济国际化要用货物贸易带动服务贸易,为服务贸易提升货物贸易。”他强调,企业来要有这样的理念、认识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