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综合解决方案,基于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数字人民币预付费管理产品……10月12日,在2023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上,一批数字人民币的创新应用集中亮相。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多家机构频频探索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应用,显示出这一场景的巨大潜力。
“以往基于双边代理行模式的跨境支付,存在效率仍然不够高、费用成本偏高、不透明和覆盖不足等问题。依托央行数字货币构建扁平化的跨境支付网络,可以实现支付的安全、便捷和普惠。”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在10月12日举行的2023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发言时指出。他说,目前,我国深度参与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Multi-CBDCBridge)已取得良好的突破和进展。
而在论坛现场,中国建设银行推出了与合作伙伴正在探索研发中的数字人民币跨境收付款方案,包括支持中国企业跨境收款和支持个人留学项下汇出汇款。“我们会在新产品系统、运营机制、信息报送等通过监管机构全面评估核准、且经过客户配合完成试用验证后,适时发布数字人民币跨境收付款产品和服务。”中国建设银行数字人民币推进工作办公室高级经理贺薇表示。
留学跨境缴费平台易思汇创始人高宇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往的留学缴费交易周期长,交易流程和链路十分繁琐,一些高校在旺季时甚至每天要人工处理上万笔国际电汇。而基于这套新型交易系统,预计能实现将原先3至5天的交易周期缩短至‘T+0’,即当天就可以完成跨境交易的结算和入账。”
机构的新产品仍在筹备中,而从近期的市场动向来看,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应用已取得不小突破。
目前,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建设运行的数字人民币系统和香港金融管理局牵头成立的“转数快”快速支付系统(FPS)已经实现了互联互通,可支持中国香港居民以在工银亚洲、中银香港、汇丰银行和恒生银行等本地银行开立的港币及人民币账户向数字人民币钱包充值并在内地和香港地区试点范围内使用。另外,境外来华人士不仅可使用境外手机号注册并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更可以通过Visa(维萨)和Mastercard(万事达)境外卡等直接为钱包充值。
实际上,数字人民币向跨境支付场景的延伸,是其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数字人民币试点不断推进,从交通出行、餐饮购物到代发工资、企业贷款发放等,数字人民币应用创新正多点开花。
论坛上,来自不同机构的7项数字人民币应用实践进行了集中展示,包括针对个人客户(C端)消费的多个创新应用场景实践,也涵盖了数字人民币在企业端(B端)深度融合的探索实践,多家机构还介绍了数字人民币在企业端信贷应用探索实践经验。而在论坛外的展示区,用搭载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手机气囊支架刷开地铁闸机、用SIM卡硬钱包实现无网无电支付……数字人民币的最新创新应用成果也十分吸引人眼球。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与德生科技等机构联合发布了预付费管理产品“智安鑫”。据了解,该产品依托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推出的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标准产品“元管家”延伸提供预付资金管理及增值服务,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保障商户经营。
“借助‘智安鑫’,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净化预付费市场,解决预付费领域的痛点。”作为“智安鑫”的深度研发参与者,爱棋道(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CEO王煜辉表示,传统预付费领域存在如企业“恶意跑路”给消费者带来损失、资金调拨不便等痛点,而现在将资金放在“智安鑫”中,不仅可以随时调拨,同时还有利息,资金的安全性十分可靠。
此外,京东科技联合中国工商银行推出基于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与中国银行达成在数字人民币领域的战略合作2.0,共同探索数字人民币在供应链金融、智能合约、跨境金融及新兴产业等领域的落地。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预计,未来数字人民币在企业端创新融合速度将在安全可控的基础上不断加快,有助于推进数字人民币从零售端到企业端支付链条闭环的形成,进一步促进数字人民币在零售端客户使用的便利性与活跃度。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王红也表示,北京市持续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广泛拓展食、住、行、游、购、娱等应用场景,覆盖多个商圈和网红打卡地,“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服务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人民币在更多场景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人民币的无障碍服务能力也将进一步提升。第七届中国残联主席团副主席、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吕世明表示,数字人民币作为秉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公共产品,天然具有无障碍基因。“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持续积极开展产品无障碍改造和创新,将无障碍改造作为产品建设的标准化流程,保障新功能都可以适配读屏操作;针对障碍用户容易遇到问题的环节,如人脸识别等,开展有针对性的优化;试点推广SIM硬钱包,更方便的使用体验对老年人等群体更加友好。”吕世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