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服务外包公共信息平台欢迎您!

多层次新载体赋能生物制造谷建设!滨城这里形成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分享到:
时间: 2024-07-04  来源:滨海发布  点击:

  近年来,天津港保税区紧跟国家战略,利用创新资源要素,抢占产业制高点,相继引进了瑞普生物、纳通医疗等一批场景应用技术落地的支撑型企业,集聚了一大批高端人才、创新企业和孵化平台,涌现出一连串创新成果,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吸引了众多企业在天津港保税区竞逐生物医药技术高地。

  在天津恒瑞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瑞医药”),这里的诊疗一体化药物研发转化平台是天津市药物重点实验室,有着国际一流的精准诊疗一体化创新药物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及产业化基地。近年来,恒瑞医药有多款精准诊疗药物获批临床试验,现均已在临床试验开展中,可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其产品可解决临床急需用药需求。

  同时,由恒瑞医药牵头组建的创新联合体不仅为药物创新上下游搭建了该技术领域的综合性平台,也成为天津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典型案例。

  不仅如此,作为业内公认的中华老字号最具有创新力的代表——云南白药,2023年品牌价值排名医药行业第一名。2023年7月24日,云南白药全资子公司云核医药(天津)有限公司在天津注册成立,定位是云南白药创新药研发与转化平台。2023年8月15日,云南白药与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签署合作协议,在天津空港保税区的生物制造主题园区内启动了6000平方米的创新药研发中心建设,该项目的落地加快形成了区域招商品牌和特色园区,为区域产业发展升级增添了全新动力。

  2024年初,天津港保税区生物制造谷园区传来喜讯,其成功入选首批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基地,这也是天津市唯一获奖园区。生物制造谷园区吸纳了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普生物”)、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企业总数达132家。

  作为生物制造谷园区的代表企业之一,瑞普生物参与了多个生物类原料、功能添加剂等生物医药新兴项目。走进瑞普生物,在企业的菌毒种库内,这里的立式冰柜以零下80摄氏度的超低温,存满了排列整齐的小瓶子,这些小瓶子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价值。“这些疫苗‘种芯’蕴含着我们这家生物技术企业的发展密码。”瑞普生物生物制品研究院院长车艳杰介绍说。一靠科技创新,二靠人才战略,三靠深耕产业链,靠着科技与创新,瑞普生物从最初的单一企业成长为极具规模的动物保健产业集群。

  在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天津工生所”),这里正积极推进与天津力生制药、华北制药、安徽金禾实业等企业的合作。2024年,天津工生所与天津力生制药合作开展生物法生产叶酸,目前相关研发工作已经启动。同时,天津工生所与金禾实业等建立了合作。此外,天津工生所就菌丝蛋白、合成油、乳果糖、低分子量肝素等多项技术正在跟中国医药、天津瑞普、天津力生等多家企业对接洽谈,实现了创新资源和产业链发展的重新整合。

  天保智谷生物医药产业园坐落于天津港保税区空港区域,以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为核心,现已成为集科技人才集聚与培养、科技成果孵化与培育、高新技术开发与产业化为一体的生物科技产业专业化集聚区。2024年第一季度,天保智谷生物医药产业园通过主题重塑与精准招商,集聚各类创新平台企业60余家,包含药物研发、医疗器械、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四大子产业,产学研销氛围日益浓厚。如今,天保工业园通过改造升级,已转型为适配生物医药研发生产、高端智能制造等产业的综合性工业园区,并成功引入中国广核集团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积极提供第三方检验检测等配套服务,主题化、生态化盘活利用存量资源资产,推进良性循环,使生物医药产业布局持续优化。

  “在新药研发上有所成绩,离不开政府和生物医药产业园的支持。”天津合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美医药”)副总经理陈英伟说。合美医药是在天津港保税区创建的新药研发公司,拥有药物设计研究室、药物化学研究室、分子药理和细胞药理实验室、药代动力学实验室、药效学实验室、制药工艺研究室和制剂实验室、实验动物房等,现形成了完整的首创药研究链,并陆续进入临床研发阶段。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成立以来,合美医药积极承担国家和天津市政府资助的多项医药类研究课题,目前已拥有国内外专利100余项,在研1类新药项目20余项,新药研发进展迅速。

  如今,天津港保税区已形成涵盖生物药、化药、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医疗服务等细分领域的完整产业链,集聚了GE医疗、瑞普生物、正天医疗、纳通防护、华鸿科技、华大基因等一批生物制造产业重点企业,全力推进生物制造谷建设,实施“平台沃土”计划,建立了“新型研发机构+科研院所+科创园区+创新企业”多层次创新载体,为生物制造研发与创新打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

  据悉,下一步,天津港保税区将持续对生物制造产业基础设施投入给予专项政策支持,支持一批国家级平台和实验室建设运营,培育更多具备国际影响力的技术项目,提升孵化培育区、中试平台区、产业先导区和规模生产区效能,谋划与高校和职业学院合作,超前培育一批核心工艺的生产技术人员;积极谋划1亿元规模生物制造科创基金,投早投小,形成一批高质量生物制造早期项目集聚。